长期作为观赏花卉的牡丹竟然也是高产油料作物,小小牡丹花籽要在食用油领域掀起一场革命。牡丹,能否再次上演传奇?菏泽,能否成为我国新型油料作物的策源地?请看——赵孝庆和他的牡丹籽油
这几天,牡丹区牡丹办事处国花社区的赵孝庆和他的搭档庞志勇终于长出一口气。
1月24日,国家卫生部的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拟批准牡丹籽油等新资源食品意见的函,公示期截止到2月18日。18日以后,牡丹籽油已修成正果,正式成为我国食用油大军中的一员。赵孝庆心里热流涌动,毕竟为了这一天他付出了整整8年的努力。
在卫生部的官网上,关于牡丹籽油是这样描述的:以牡丹籽仁为原料,经压榨、脱色、脱臭等工艺制成,性状为金黄色透明油状液体。除了原料特殊,牡丹籽油在外观上和普通食用油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在它的开发者赵孝庆看来,牡丹籽油的意义非同寻常,它甚至会改变目前我国食用油的消费结构。
牡丹籽派上了大用场
赵孝庆今年63岁,祖上世代以牡丹为业,到他这一辈已是第七代 。六十年代,赵孝庆初中毕业后就在牡丹园里学习牡丹技术,由于勤奋好学,第二年就当上了公社技术队队长。在此后的数十年里,他和身边的一批农民技术员培育了几百个牡丹品种,挖掘恢复了始于明清、毁于民国初年的牡丹催花技术,改进了牡丹盆栽和鲜切花工艺。1990年初,赵孝庆以农民身份受聘于中国林业大学,对牡丹芍药专业研究生进行技术指导。同时他还是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的常务理事,中国牡丹芍药品种鉴定委员会七名成员之一。从那时起,他对牡丹产业化这一课题产生了兴趣,一直思考如何对牡丹进行深加工。从2000年开始,赵孝庆赵孝庆先后做过几种牡丹食品,都不是很成功,2002年,他把目标定在了牡丹的精华部分——种子上。没想到,从来没有什么大用处的牡丹籽还能派上大用场。
据老花农孙景玉介绍,牡丹籽,色黑、皮硬、味苦,不规则圆型,比黄豆稍大。籽里有油人们早就知道,不过没人在意,再说一般牡丹结籽很少,有的还不结籽,花农繁育牡丹多采用无性繁殖,很少用到牡丹籽。
1973年,国家号召大办中草药,为了增加丹皮,也就是牡丹根的产量,菏泽从甘肃引进了凤丹、紫斑两个牡丹品种,这两种牡丹花开得并不起眼,但结籽多,生长快,适合药用。据赵孝庆回忆,当时有人专门搞了一个凤丹品种的高产试验,亩产牡丹籽达到了1980市斤。这个数字是否准确已无从考证,但普通的凤丹牡丹亩产500市斤种子是很轻松的事情。这件事更坚定了赵孝庆做牡丹油的想法。
赵孝庆算了一笔账,如果对凤丹牡丹管理一下,施点肥,再选育一下,一亩地产800到1000市斤花籽应该不成问题。而一亩黄豆的产量也就是300来市斤,在出油率相同的情况,牡丹籽的产出率是大豆的三倍,一亩牡丹等于三亩大豆。这还不算牡丹在结籽的同时,还能同时生产丹皮。如果对牡丹花蕊再加以利用,生产牡丹茶和其他保健食品,一亩凤丹牡丹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大豆和其他经济作物。另外,牡丹是木本植物,多年生,不用像大豆一样年年播种,除了前三年没有产量外,此后几十年里产量一直会很稳定。另外,牡丹很少发生病虫害,不用打药,也不用施化肥,投入少,管理简单。
作为牡丹专家,赵孝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自费对牡丹种群进行考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甚至包括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决定搞牡丹籽榨油后,他又对牡丹籽的产区进行了一次全面考察,考察结果更坚定了他从事这项研究的信心,因为凤丹牡丹适应能力强,除海南岛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而且特别适合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甘肃正是它的原产地。
“化缘”式的科研
2003年的一天,赵孝庆将一把牡丹籽送到嘴里,嚼嚼咽了下去,他对身边的女儿说,要是发现自己有什么不对劲,就赶紧送医院。从十几粒到上百粒,到直接放到饭里煮着吃,用赵孝庆的话说是越吃越精神。但如果要榨油的话,可不是“尝”的办法能解决的。2003年前后,赵孝庆主要生活在北京,他于是就成了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国家林业局的常客。凭着多年在中国牡丹界建立起的人脉,赵孝庆和上述科研单位都算熟悉,做个化验啥的人家也能提供方便。那时赵孝庆住在昌平,(他在那里有个牡丹种植基地),每天早起赶公交车,几经转车赶到市区的科研单位时,往往到了中午十二点。赵孝庆在门外吃碗面,等到两点上班后,他再把自己要做的试验告诉人家,等试验有了结果再回到昌平住处,往往就到了深夜。这样日复一日,但赵孝庆并不觉得苦。
2006年,中国林科院实验室里传出了欢呼声,牡丹油的各项检测结果出来了,牡丹籽油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达92%以上,其中α-亚麻酸占42%,多项指标都超过了以高档著称的橄榄油。参与化验的科研人员激动地向赵孝庆表示祝贺,他们说这是世界上好的食用油,还有人立即表示要为赵孝庆联系投资人,说牡丹油前景广阔,投资潜力巨大。当年就有河北沧州、河南洛阳的厂商找上门,表示希望和赵孝庆合作。国家林业局也曾经打算把牡丹油项目纳入国家退耕还林计划。
但赵孝庆放弃了上述各家提出了优厚条件,决定把牡丹油落户在菏泽。2008年,他和合作人庞志勇在牡丹办事处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成立了菏泽瑞璞牡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万里长征”迈出一步
庞志勇在他的办公室里,向记者展示了玻璃瓶包装的牡丹油。瓶子比普通白酒瓶小一号,容量是250毫升,这样的包装与市场上常见的食用油大相径庭,由于数量很少,目前只是作为礼品小范围赠送。牡丹油还有一种包装,和化妆品中常用的护肤液相似,容量只有20多毫升,据说,牡丹油还有很好的护肤功能,可以当作化妆品使用。
2月18日,国家卫生部的公示期已过,牡丹籽油也有了商品的样子,这意味着牡丹油已经修成正果,但在瑞璞公司总经理庞志勇看来,这仅仅是个开始,今后的路更长,要想把牡丹籽油做成一个产业,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
瑞璞公司的原料仓库是公司的命脉所在,这里存放着300吨牡丹籽,这是公司成立以来,用两年的时间,以十块钱一市斤的价格从全国各地收购来的,可以说,全国牡丹籽两年的产量全在这个仓库里了。但是,如果正常生产,这些原料一个月的时间就消耗殆尽。如此少的原料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另外,一市斤油的原料成本就达到了七十元钱,这样的话,根本没法打进食用油市场。赵孝庆算了一笔账,如果有十万亩油料牡丹,一年就能生产7000吨牡丹油,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榨油厂,如果有二百万亩油料牡丹,就能在一个地方形成产业链,如果有两千万亩油料牡丹,全国人都能吃上牡丹油。
目前,瑞璞公司的牡丹籽油项目已经得到了市及牡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正就牡丹籽油项目向国家争取新型油料作物的专项扶持资金。庞志勇了解到,国家去年对南方茶树油项目的专项扶持资金是十六亿元,如果考虑到牡丹作为油料作物的产业前景,国家对牡丹籽油的扶持力度应该不会小于茶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