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新闻中心News

热门关键词Keyword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菏泽瑞璞牡丹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 话:0530-5561777

邮 箱:ruipupeony@163.com

总部地址: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上海路与庞王路交叉口东南

菏泽赵楼赵氏传承400余年,将牡丹融入血液……

2023-07-13 14:07:21

绵延18代,传承400余年,菏泽赵楼赵氏是一个把牡丹文化融入血液、刻进基因的“牡丹世家”。自明朝洪武年间,赵氏先祖迁至菏泽赵楼,恪守“种花为业不为俗,卖花为业不为贪”的祖训,充分利用菏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牡丹资源,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使牡丹产业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


近日,记者走进牡丹区牡丹办事处赵楼社区,探访这个传承400余年的“牡丹世家”。


从秦岭采集牡丹种苗


“我们赵楼赵氏致力于牡丹产业发展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七世祖赵瑞波。”7月12日,牡丹专家赵孝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我是第二十四世,前后延续18代,传承400余年。”


赵孝庆寥寥几句话,便勾勒出赵楼赵氏这个“牡丹世家”绵延不绝的传承脉络。据其介绍,1596年,赵瑞波的弟弟在山西平定州做知州,赵瑞波去看望弟弟,由于条件艰苦便一路行医赚取生活费用。从山西返回的时候,他一边行医一边采集中药材。路过秦岭时,他采集了大量牡丹苗和种子,费尽千辛万苦带回菏泽,丰富了菏泽牡丹品种资源圃。那时洛阳经金、元两代战乱的洗劫,牡丹陷于衰败,几乎绝迹,但在乡间,却还保存了二乔、姚黄、魏紫等十多个上色品种。他又不辞劳苦,长途跋涉,去洛阳取回十多个新品种。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一代代牡丹花匠的努力下,至明代,曹州牡丹甲于海内。据明万历苏毓眉著《兖州府志·风土志》曰:“古济阴(曹州)之地,物产无异他邑,惟土人好种花树,牡丹、芍药之属,以数十百种。”曹州牡丹的兴起,对整个中国牡丹的发展影响巨大,曹州成为中国牡丹最大的栽培中心。清代蒋迁锡在《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兖州府部》载:“尝考牡丹,初盛于洛下(即洛阳),再盛于亳州,至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从明至清,曹州都是中国牡丹栽培中心。


赵楼村民中至今还流传着赵瑞波两下秦岭寻找牡丹的故事。“牡丹就是赵楼的根。”广大赵楼村民对牡丹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微信图片_20230713140239.jpg

赵孝庆在讲述赵楼历史


荡气回肠“邦宁紫”


在曹州牡丹园西大门南侧,有一处不太醒目的建筑,这里便是赵楼牡丹研发中心。左侧墙上,悬挂着一幅幅图片,仔细查看,全是菏泽赵楼历史上出现的著名牡丹专家,有照片也有画像。右侧墙上,则是对赵楼、赵楼牡丹历史的记述。


记者注意到,左侧墙上有这样一幅图画,画中篱落疏疏、柔梢披风,篱笆墙内,一名中年男子手持花锄在侍弄牡丹,旁边放着两只木桶,应该是用来为牡丹浇水的。这名男子便是赵楼乃至菏泽历史上著名的牡丹花师、花商赵邦宁。“赵邦宁是赵楼赵氏九世祖,‘邦宁紫’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赵孝庆说,赵邦宁生于清朝道光年间,是曹州著名的花师和花商。


相传,赵邦宁天资聪颖,喜弄花草,尤擅牡丹,很快便成为远近闻名的牡丹种植能手。他心向于牡丹新品种的研发,当听说东海边崂山上有好牡丹后,便毅然步行前往寻求。赵邦宁找遍了崂山的大小山头却无所获,不禁心灰意冷。就在即将放弃之际,赵邦宁忽然发现,在崂山一条小河边的茅屋旁有一棵奇特的野生牡丹:正紫色的花朵,暗紫色的花茎,弯弯曲曲的黄蕊,好看至极。赵邦宁决心将这棵牡丹移植曹州老家,丰富家乡的牡丹种植品种。


赵邦宁将牡丹连根带土一起放入花盆,连夜赶往曹州老家。为了不让牡丹受到损害,他一直用手紧紧抱住花盆。由于路途遥远,疲劳过度,赵邦宁半路昏厥,跌倒在地,花盆因而摔碎。为了不让牡丹再受磨难,赵邦宁就地栽植并搭建了茅草屋,日夜守护不肯离开半步。


一年之后,久盼赵邦宁未归的老管家带着口粮前来寻找。经过长途跋涉,最终找到一位当地百姓。一问方知赵邦宁因为劳累过度,已逝去多日。老管家伤心欲绝,只能把寄托着赵邦宁心血的这棵紫色牡丹带回了曹州。


这个故事,虽然凄婉动人,但只是一个民间传说。历史事实是,赵邦宁走南闯北,四处销售牡丹,在此过程中,不忘搜罗牡丹名品。他到北京卖花时,用曹州牡丹、木瓜、耿饼换回数棵牡丹名品,然后精心栽种到自家花园中。几年后,他用交换回来的牡丹种子,栽种出两棵牡丹。一棵命名为“黑花魁”,后人为纪念赵邦宁为这棵紫色牡丹付出的辛苦和代价,便把另外一棵牡丹命名为“邦宁紫”。这棵牡丹随后繁衍盛开,远近闻名。邦宁紫,花初开紫红色,盛开浅紫红色,瓣边粉紫色,皇冠型。


“赵邦宁有一个同辈兄弟,叫赵邦瑞,也为菏泽牡丹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用菏泽的耿饼、木瓜、山楂等,到北京极乐寺换回牡丹品种。”赵孝庆介绍。


酷爱牡丹,终生未娶


“我在研究中国牡丹发展演变史的过程中,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了这部《桑篱园牡丹谱》手抄本。”4月18日,《桑篱园牡丹谱》重返故里,菏泽著名青年学者、北京城市学院教授荣宏君高兴地说。据了解,《桑篱园牡丹谱》成书于清朝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为菏泽赵楼花农赵孟俭所著。


微信图片_20230713140245.jpg

赵楼历史上著名的牡丹专家


赵孝庆介绍,赵孟俭是赵楼赵氏十七世祖,他以种植牡丹为生,结桑为篱,建起“桑篱园”。他一生酷爱牡丹,终生未娶,誓愿与牡丹相伴。后来,赵孟俭在他人帮助下编成了《桑篱园牡丹谱》,该书共收录130种牡丹。令人遗憾的是,《桑篱园牡丹谱》成书后,一直没有刊刻发行,而是以手抄本的方式流传。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桑篱园牡丹谱》已失传多年。2021年,荣宏君在研究中国牡丹发展演变史的过程中,出于学术研究的严肃性,四处搜罗历代牡丹专著,走访了各大牡丹名园,采访了多位牡丹专家。在此过程中,他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了一部《桑篱园牡丹谱》手抄本。


当时,曹州府主考官马帮举,曾为《桑篱园牡丹谱》作序。其中记有:“山左十郡二州,语牡丹则曹州独也;曹州十邑一州,语牡丹则菏泽独也。菏泽为郡为里,语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之一隅。鲁山之阳,范堤之外,连绵不断十里,而其间为园为圃者,更不知凡几,而冠盛一方。”


荣宏君带回菏泽的《桑篱园牡丹谱》手抄本,抄录于1942年“二月立春之日”,扉页上标注着“松圃主人抄藏”,字迹清秀俊雅。粗略计算,至今已经81年,仍然保存完好。


4月18日上午,《桑篱园牡丹谱》座谈会在菏泽市图书馆举行。正当大家都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由荣宏君带回家乡的《桑篱园牡丹谱》时,应邀参加此次座谈会的牡丹专家赵孝庆轻轻地说了一声:“我这里也有一部,请大家看看。”他边说边从包内掏出一本略显陈旧的古籍。


“这部《桑篱园牡丹谱》我已经保存了半个多世纪,今天是第一次拿出来和大家见面。”赵孝庆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天我外出回家,发现一群人围在火堆旁,正将一件件‘旧物’不断地扔进火里。”赵孝庆回忆,“突然一件熟悉的物品进入我的眼帘,那不是我家的《桑篱园牡丹谱》吗,我急忙抢了过来。”赵孝庆回忆,这部《桑篱园牡丹谱》已经在其家族内传承多年,之前曾经用来盖盐罐子。一部牡丹“秘籍”就这样从毁灭的边缘抢救了回来。


“赵玉田与赵孟俭同辈,是赵楼赵氏十七世祖。”采访中,赵孝庆说,清道光年间,赵玉田继承祖业,十九岁开始种植牡丹,直到白发苍苍还隐于花间,技术精湛。当时曹州府主考官马邦举酷爱牡丹,与赵玉田交往甚密,赵玉田九十大寿时,马邦举以“似兰如松”四个大字寿匾相赠。这块寿匾今天悬挂在曹州牡丹园内。


来源 | 牡丹晚报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 姜培军

编辑 | 吉吉


标签

近期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首页
瑞璞集团
集团简介
企业文化
企业荣誉
旗下产业
1596
历史脉络
产品中心
牡丹产品
新闻中心
集团新闻
行业动态
联系瑞璞
联系我们

1619344406650428.jpg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或者搜索“瑞璞牡丹”

更多精彩等着你!

总部地址: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上海路与庞王路交叉口东南

电话:0530-5561777

  • 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